時間:2023-04-07 來源:國能日新
2023年4月7日,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聯合主辦的第十一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 2023)在北京首鋼會展中心順利舉辦。在此,國能日新攜儲能智慧能量管理系統EMS,首次亮相國際峰會。國能日新為多元場景下的儲能提供以數據技術為核心的智慧運行與精準管控解決方案,為儲能數字化、智能化、經濟化發展賦能。
峰會上,國能日新推出智慧儲能解決方案,以數據之力,助儲能經濟性賦用。儲能發展至今,裝機容量連年攀升之余,仍未解決提升利用率和經濟性的難題。儲能電站建設投資成本較大,運營商與投資方缺乏合理利用的運行方法,儲能站擱置大于運行,投資更加無法回本,低利用率和低經濟性形成的惡性循環亟待破局。國能日新推出的儲能智慧EMS+系統具備強大數據接入與處理能力,創新結合高精度功率預測和電力交易,可與站端I區、II區多系統協調控制,從儲能修正功率預測減免考核損失,到儲能參與調頻及現貨交易多場景應用,通過對多場景詳細策略的分析,為電站提供對儲能的最優化調控策略,從根本上提升儲能利用率與經濟性。
以山東、山西結合參與電力交易的儲能項目為例,10MW/20MWh的儲能配置,按照1.6元/Wh的儲能成本、儲能效率90%、年損耗2%、壽命10年、充放電上下限5%~95%,測算參與現貨市場條件下的項目收益情況。依據山西、山東2022年全年的現貨市場電價數據,國能日新通過電力交易算法完成電價預測,基于峰谷價差結合度電成本、儲能狀態,給出充放電策略,結果顯示山東的IRR能達到8.08%,山西的IRR能達到10%。這與傳統的儲能獨立運行相比,參與市場化交易后,可有效提高儲能利用率,增加經濟收益,根據測算保守預估IRR可提高2%。
國能日新智慧儲能+解決方案
國能日新儲能智慧EMS+系統是針對儲能電站在多元運營環境下的智能管控應用,全面適用于源、網、荷側儲能應用,最大優勢在于提高用戶的運營收益。系統數據讀寫能力強,根據不同場景下儲能站的應用需求,可結合高精度功率預測、或基于復合預測因素的電力交易決策,綜合給出儲能系統最優定制化充放電策略,達到儲能在最優策略下的精準調控,保障儲能高效、經濟運行。
不論是電源側風/光/儲新能源電站、電網側大型儲能系統、調峰儲能系統、獨立儲能電站,各種用戶側工商業/微電網儲能,在各種應用場景下均可實現盈利模式多元化、經濟收益最大化,解決儲能規?;?、市場化發展中面臨的痛難點。
獨立儲能解決方案
儲能規?;季窒?,獨立儲能作為直接與電網調度簽約的項目,通過容量租賃、輔助服務等方式,有望降低儲能運營成本。目前,山東是全國首個實際開展獨立儲能參與現貨市場實踐的省份,其他省份也隨著第二批試點的開放,逐步將獨立儲能列入參與電力市場的主體之一。然而,獨立儲能往往容量較大,甚至達到百兆瓦以上,設備采集點多、數據復雜,加大儲能系統精準、智能運行管理難度。另外,作為優質輔助服務資源,獨立儲能對調頻能力亦有較高要求。國能日新獨立儲能解決方案采用實時數據庫結合時序數據庫,實現對百萬點數據最優化處理與儲存,并搭配國能日新儲能協調控制器,主動實現一次調頻與自動調壓,滿足獨立儲能高效運營的兩大根本需求,推動獨立儲能發展,最終達到儲能規?;当尽?/p>
工商業/微網解決方案
當前,較常見的工商業/微網儲能應用有分時電價管理、削峰填谷、需量控制、應急電源等。對于靈活性高的用戶側工商業/微電網儲能,相比其它類型,在運行和利用性上最為充分,這與其容量小、剛需性強密切相關。國能日新工商業/微網解決方案針對并網型“光儲”場景和離網型“光儲柴”場景,分別制定儲能智慧EMS+系統運行策略,并網型考慮新能源經濟效益,離網型方案在滿足剛性供電需求的基礎上減少柴油機成本,在儲能協控一體機的配合下,可實現成本最優化控制。
開發和延伸微電網,對電網來說,能夠促進分布式電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接入,提升電網柔性;對用戶來說,能夠提供多種供能形式,實現多種能源綜合高效利用。隨著電力市場改革逐步深入,峰谷價差拉大,輔助服務和現貨市場使電力價格更為靈活多變,為工商業及微網儲能能夠提供更多的應用模式和盈利空間。
電源側儲能解決方案
儲能在新能源發電側最主要的應用是能量時移,通過在不同時段充放電,來平滑新能源波動性,提高消納能力,實現削峰填谷。國能日新針對發電側儲能應用需求,一方面,結合新能源發電限電情況進行充放電,促進新能源消納。另一方面,結合功率預測和電力交易,通過發電功率補償和售電交易兩種盈利場景,保障發電側儲能用戶收益。利用儲能調頻優勢來平抑新能源波動還需要通過規?;瘧脕聿粩鄬嵺`改善。
新型儲能前景可期
隨著國家及各省儲能相關政策的出臺與落地,新型儲能迎來巨大發展。一方面,在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大背景下,儲能作為新能源大規模入網、助力電網安全平穩運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裝機容量穩步提升?!蛾P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25年,我國新型儲能裝機容量達30吉瓦以上,各省近年來也分別對儲能建設容量和需求側響應能力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在深化電力體制改革進程中,新型儲能正逐步作為獨立市場主體進入電力市場。兩批現貨試點省份的開放,確立了儲能多元的盈利模式,儲能參與市場化交易是進一步提升新型儲能利用水平、建立完善的電力市場機制、以及引導新型儲能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
2023年,新型儲能技術將繼續圍繞安全性與經濟性的關鍵問題攻克,在保障儲能安全的基礎之上,控制儲能建設與運行成本,豐富儲能盈利渠道,才能形成高利用率、高安全性、高經濟性的良性循環。國能日新將以精準的數據技術,保障儲能高效穩定運行,開拓儲能創新盈利路徑,實現降低儲能管理成本、提高儲能運行收益、助推儲能健康發展。